目前分類:轉載茶消息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法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台灣茶 媲美法國紅酒

2011-02-07  中國時報 【鄭閔聲、羅融/專訪】
    「我想你們都應該親自來法國一趟!」長相酷似美國前總統雷根的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已在台灣待了近三年,對於台灣,包美城認為台灣人超友善,遠勝於他待過的其他國家;他也最愛台灣茶,無論種類、沖泡方式,甚至以茶入菜,他認為台灣茶文化的豐富程度,絲毫不亞於享譽國際的法國紅酒。

     談到法國人,許多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浪漫又閒散。認為他們可以為了一頓米其林精緻料理,即便要耗上三個小時,也在所不惜;或隨時可以在塞納河畔的咖啡館,悠閒地泡上一下午。但包美城直言,這些「幻想」,在法國巴黎絕非常態,「你講的可能是一、兩百年前的法國吧。」

     「也許你們會很驚訝,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巴黎一點都不緩慢。」來自巴黎的包美城說,一百年前的法國貴族,可能真的會花上三個小時,享用七道式的傳統料理,吃完以後再花兩個小時品酒。但這種情況已不復見,包美城說,「不要說兩個小時,很多上班族的午餐時間,只夠他們買一個三明治。」像強調速食的麥當勞,在法國的開店數量,全球僅次於美國。

     對於台灣人,包美城則認為我們「熱情且友善」,他也一再強調,以他待過許多國家的經驗,他和太太都認為台灣人的友善,真是世界少有。

     有一回,包美城夫婦剛結束回法國的兩周假期後,在陽明山寓所附近散步時,竟然有人主動問他們,「怎麼這麼久沒來?還以為你們生病或離開台灣了。」包美城說,這個主動關心他的人,過去只因經常在同一個地方爬山而見過幾次,彼此從未交談,而他的舉動雖令包美城感到相當驚訝,卻也十分溫暖。

     來台多年,包美城對於台灣的廟宇建築、故宮文物、東北角風景都印象深刻,但這些都比不上茶文化令他驚豔。包美城認為,結合日本與中國風格,卻又獨樹一幟的台灣茶道,是我國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他不只一次建議觀光局,將茶文化特色推向國際,就像法國在國際間行銷法國酒一樣,「台灣的茶,足以和法國的紅酒相提並論。」

     包美城坦承自己還喝不出各種茶葉間的差異,但已深深愛上這種飲品;他甚至笑說,比起台灣茶,以前常喝的英式紅茶,相較之下居然顯得「有些單調、沒什麼味道。」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見左圖,姚志平攝)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見左圖,姚志平攝)

 ▲台灣茶的豐富文化,讓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讚賞不已,圖為茶農製茶過程。(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茶的豐富文化,讓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包美城讚賞不已,圖為茶農製茶過程。(本報資料照片)

 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112011020700039.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萱茶陸客需求供不應求 小心越南茶冒充
中廣新聞網 日期:2011/02/03


1094734009.jpg     台灣生產的金萱茶近年受到陸客喜歡搶購之下,茶葉巿場出現供不應求,桃園茶改場林木連場長指
出,來台觀光旅遊的陸客喜歡品嚐金萱茶,,讓金萱茶一枝獨秀,巿場才會搶手,已經有不少茶商在購買茶苗栽種,以解決巿場需求。(李明朝報導)

     台灣生產的金萱茶深受民眾及陸客喜歡,今年需求增加數量有限之下,讓金萱茶在展示會或者競賽場所都被茶商或者陸客搶購,出現供不應求現象,桃園茶改場林木連場長指出,以往台灣生產的金萱茶受到越南茶的衝擊下,數量明顯減少,沒有想到受到陸客喜歡品嚐金萱茶來加以採購下,讓金萱茶一枝獨秀,不少金萱茶苗商紛紛要採購茶苗栽種,不過最快也要等三年之後,才能讓金萱茶產量增加。

      林木連表示金萱茶具有微奶香加上甘醇,喉韻佳,以往在茶葉巿場就佔有一席之地,如今隨著需求增加,反而讓台灣金萱茶翻身,民眾在選擇金萱茶也要注意,以免有人假冒金萱。

      林木連指出台灣出產的茶葉有很多種,每個人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去選擇適合的茶葉來品嚐。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03/1/2lvuy.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都會將第一泡倒掉,原因是說會有雜質及農藥問題,不過說真的第一泡是精華,所以慎選優良及加入農會的產銷班茶園才是首要呀!! 

 

茶葉一成殘留農藥 建議第一泡茶倒掉

 
2011-01-11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李書璇】
    民眾買茶葉要注意,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佈市售茶葉抽驗結果,發現有一成的茶葉被檢出有農藥殘留,衛生局表示,消費者如果長期喝這些農藥殘留的茶,會有頭痛,焦躁等症狀,建議大家泡茶時用80℃以上水溫,並將第一泡茶水倒掉,比較可以避免攝取到殘留農藥。


    新北市衛生局日前針對市內傳統市場和超市等,抽驗市售茶葉20件,檢驗結果有2件檢出殘留農藥超量,不合格率10%,分別是在板橋的超市和攤商,藥物食品管理科科長王淑芬說,已經請販賣業者將商品下架,也正在追查茶葉來源;她說這次驗出殘留的農藥益達胺(Imidacloprid)、加保扶(Carbofuran)皆為廣用型的殺蟲劑,雖然沒有違法,但消費者長期喝也會有疲勞、焦躁不安、肌肉無力、頭痛、暈眩等症狀。


    但王淑芬也要買到這些茶葉的消費者不用太擔心,因為一般農藥多為水溶性,易受高溫破壞,建議大家泡茶時使用80℃以上水溫,並將第一泡茶水倒掉,就可以避免攝取到殘留農藥。衛生局也呼籲民眾購買茶葉時,應選擇向商譽信用良好的廠商購買。

資料來源:http://life.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7+112011011101176,00.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茶
 
2010-11-07 中華日報

  配合國際花卉博覽會開幕,為期十天的台北茶文化體驗節昨天登場,以「花城有囍,華山奉茶」為主題,將茶道結合生活美學、藝術創意,讓人細品台灣優雅的茶文化。

  茶能生津解渴去油膩,也能提神醒腦,是一種風行全世界的飲料。茶原產於中國雲南,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詩經》中亦有「誰謂茶苦,其甘如薺」的記載。

  中國人喝茶、愛茶,不但將「柴米油鹽醬醋茶」,列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開門七件事」,更把「琴棋書畫詩酒茶」,提升到藝術境界。宋朝杜小山的《寒食》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更是千古絕唱。

  茶的品種非常多,有副對聯寫道:「龍井雲霧毛尖瓜片碧螺春,銀針毛峰猴魁甘露紫筍茶」,每種都是佳茗。在內行人品評下,茶有不同等級,因此有「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分別。一般人不必那麼講究,也能夠「粗茶淡飯少喝酒,一定活到九十九。」

  台灣也有野生茶,清朝《淡水廳志》記載:「貓螺山(南投山區)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現在風行的烏龍茶、鐵觀音、包種茶,以及製茶技術,則是兩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帶來的。茶改變台灣人民生活型態,也曾行銷全球爭取外匯。

  台灣過去有「奉茶」傳統,樹下道旁擺個茶桶,路人經過可以歇歇腳、喝碗茶,多麼溫馨自在。大家不妨少一點你爭我奪,多一點「奉茶」精神。

資料來源:http://www.cdns.com.tw/20101107/news/edit/102000002010110615470599.htm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人雅興/一杯工夫茶 揚起'o Sole Mio~
2010/11/06
【聯合報/文/池宗憲】

義大利導演Stefano Tealdi來台灣問我:茶是世界性的飲料,怎麼樣喝才能喝出真味道?

罐裝飲料?泡沫紅茶? 我在鏡頭前,告訴這位導演,茶已經成為世界飲料,具有十足的常民風格,你可以上街隨手買到,也可以到飯店喝悠閒的下午茶;

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在喝茶的過程中,享受茶帶來的閒工夫!

「閒」不只是偷閒而已,而是閒出娛樂性。

 

義大利導演Stefano Tealdi一期一會。
有備而來的導演與攝影師,曾經製作過DISCOVERY的節目,這一次以Global Drinks為主題,分別訪問了五個茶飲國家:法國、英國、日本、印度及台灣。

來台灣之前,他們已造訪過從1854年就創立的MARIAGE茶館,更深入了印度89座大吉嶺莊園。他們來到台灣,企圖尋找茶的原產國在千年後呈現的品飲面貌,看看現代華人如何喝茶?

坐下來用一把朱泥壺,三個若琛杯,以紅泥爐燒炭煮水,氣定神閒地品飲茶的清、香、甘、活、醇。這樣的場景是我平日生活品茗的實境,那麼就讓這樣的愉悅,透過鏡頭跟歐洲朋友分享吧!

就在11月30日,法國電視台France 5就將播出這場茶席的風貌(http://documentaires.france5.fr/documentaires/global-drinks /pour-tous)。播出的實境中,我開啟了1920年的Formosa Oolong Tea,用紅泥爐煨著玉書碨,裡面的水滾了,只見裊裊氤氳,水的溫度喚醒了陳年的新鮮…

此情此景誘得導演與攝影師坐上茶席,把握一期一會的味蕾初體驗!

 

 

導演問:這就是Gong-Fu-Cha? 我說,工夫茶是台灣很流行的喝茶法,原本從中國福建的漳州、泉州、潮州傳來的,最大特色是用小壺小杯品茶。這種品茗方式的精髓,在於花工夫去了解茶的特性,明白茶如何與茶器做出最佳的搭配,如何激發出最佳滋味?

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品茗方式,長期用一種老舊的刻板印象,總以為那麼小的一把壺,又用一個裝不到20C.C.的杯子,怎能喝出滋味?其實,工夫茶就跟義大利人喝espresso一樣,可品嘗小單位濃烈帶來的大面積韻味。

 

遠方來客品茗時泛出o Sole Mio的笑意。 攝影/池宗憲非報系
今日我們對espresso不陌生;卻跟工夫茶有距離?

工夫茶在台灣與老人茶畫上等號。此現象說著只有老人才會喝嗎?工夫茶,到底有什麼好喝?為什麼會從過去的輝煌,走入百年的孤寂?

梁實秋寫《喝茶》提及工夫茶之事:「茶之濃釀勝者莫過於工夫茶,《潮嘉風月記》中工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淺,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

乾嘉時期人俞蛟《夢廠雜著‧卷時‧潮嘉風月》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以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

 

小杯品茶,激發滋味。
經典中的紀錄,工夫茶雖濃烈卻需要細品,這不正是現代生活品味的原點?工夫茶告訴我們,不是浪費許多時間去泡茶,也不只是慢慢泡茶、消磨時光而已,重要的是,要下工夫去解構茶湯真滋味。

繁忙的現代生活中,總以為喝工夫茶是花時間且麻煩的,目的只為了一杯茶值得嗎? 其實,泡工夫茶也可以將傳統的品味融入現代的品味。別以為茶器看起來小小的,有10C.C.的、有20C.C.的,卻都是精緻生活的焠鍊。

泡工夫茶,也是一種自我的修煉,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次沉澱,懂得忙裡偷閒。第一項修煉就是「煮水」。

放在紅泥爐上、用來煮水的器具叫做「玉書碨」,當水沸時,蓋子會輕輕跳動,仔細聽水聲,聽得見「松濤」的聲音,還可以判斷水煮好了沒?講究喝茶品味,首先要掌握水的第一沸,這時水的含氧量最高,泡出來的茶湯最好喝。

煮好了水,準備泡茶。潮汕品茗中用錫罐來存放茶葉,它具有良好的防潮保鮮效果,同時能夠轉換茶葉的滋味,可以稱它是茶葉的decanter(紅酒用的醒酒器)。

 

 

取茶,放進孟臣朱泥壺裡,它是中國宜興壺中最具代表性的壺,一把小小的朱泥壺就代表一個宇宙,茶在裡面充滿各種變化,就用一把小壺,來解開茶湯的隱秩序,將茶神妙之「滋」泡出來。

微觀滋味,佐以好杯,才能與茶共舞一段和諧美味!

 

享受茶帶來的閒工夫。
把泡好的茶湯倒進若琛杯中!若琛杯就是青花杯,是中國瓷器的代表,杯子很薄,能夠透光,茶湯放在杯中特別香。這一杯的容量是20C.C.,喝茶時要分成三口,不能一口喝光,因為三口才為「品」。

工夫茶會使用到兩個茶盤,一個放壺,一個放杯。茶盤背後深藏文化蘊味:一件綠色的茶盤是廣東潮汕地區燒製的,傳承宋代哥窯的風格,每次喝茶會有茶湯留在盤子上,使得紋路更明顯,這也是喝茶欣賞瓷器的樂趣。另一個是青花茶盤。

茶盤裡的茶湯,要倒進「渣方」,這是用來裝廢水的器具,也很講究。這錫製的渣方,四面以銅鑲嵌了「梅、蘭、竹、菊」的花樣,叫做「四君子」,用來鼓勵自己保持高尚的人格,品茗可以清心,從小小用器看得到。

 

 

 

現代生活品味的原點。
喝一杯茶,要用心,要費心,你覺得這樣會很麻煩嗎?

工夫茶其實充滿了樂活、慢活的概念!只是現代人多不了解茶所代表的品味意義,更無從了解茶器所透露的茶文化介面,可以具有高度的美感藝術性。今人藉著工夫茶,可以延伸餘暇活動的熱情想望。

深入了解工夫茶器,是啟發美感、激發審美能力的絕佳素材:從一個杯、一把壺,延伸出器物的美感素養,從深層讓生活提升到美好的境界。

美的距離拉近了,透過簡單杯子可以做到!工夫茶源自傳統的品味生活,懂得工夫茶就是愛美的人,甚至以美為生命;不只是文人雅士菁英的品味!透過泡飲工夫茶,消化、解讀、再詮釋,可以成為生活美學的重要養分。萃取傳統古典美學中的內涵,卻是化成最有深度的心靈養分。

心靈饗宴,跨越時空,嵌入人心!來拍工夫茶的導演和攝影師們,體驗一杯工夫茶,嘴角泛出笑意,彷彿唱著'o Sole Mio…

【關於池宗憲】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創作逾30本茶專書,兩岸茶學權威,提倡品茗生活化、時尚化、要有自主性,才能成為品味大師。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81892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茶也能論英雄
 
2010-11-05 聯合報 繽紛 梁玉琴
  雖說「泡茶」能修身養性,但在這資訊發達、步伐匆忙的年代,要能姿態優雅的坐下來品上一壺茶,除了要有一番真功夫外,跟一個人的職業、性格也密切相關。觀察身旁友人喝茶、泡茶之習性,常得樂趣一籮筐。

  住市區的阿祥生性嚴謹,生活細節都有他固定的節奏。他泡茶煮水絕不含糊,水燒開後,定要掀開壺蓋再燒個數分鐘,說是為去除「氯氣」,但那是他親自去山裡載回來的山泉水,哪來的氯氣呀?

  他的茶盤上,各項茶具刷洗得潔淨如新,而且似衛兵般有它們固定站立的位置,外觀圖案則一定要全數面向茶客擺放,像等候校閱一般。

  他投放茶葉的認真態度,絕對不輸磅秤金飾的銀樓老闆。只見他倒進又捏出,以顆、以粒計,就怕濃淡不均壞了茶味。待沖入開水後,又是攪拌、又是再度注水讓它溢出,說是為清洗。好不容易蓋上壺蓋,又見他直視牆上掛鐘,嚴格控管浸泡時間。他泡茶,每每被茶客調侃為「三慢」──燒得慢、泡得慢、喝得慢,所以也就覺得特別甘美了。

  山居友人阿華,她家茶壺的壺身與壺蓋,花色永遠不會一個樣。這個壺蓋破了,拿上次摔壞壺身時留下來的壺蓋替用。偶爾,大小相當的杯子也會來客串一番。

  至於沖出來的茶水,管他是濃是淡,有顏色便好。啜入嘴裡,滋味不在話下,山谷裡,一樣歡樂聲迴盪。也許因常與大自然為伍,非自然的物質,早已不在她的眼界了。 

  茶商友人阿嬌,爐火上咕嚕咕嚕滾的開水沒有平靜過,平時也當戰時過,就為大軍壓境時一切都在掌控中。每次走進店內的客人都還未坐定位,她閃電般的快手,已將泡好的茶端到眼前,還倒扣在聞香杯上。就怕怠慢了,讓上門的財神一溜煙跑了。

  當你低頭細品茶香時,她會認真為你解說茶的特性:這茶色如琥珀、味甘甜、喉生津、氣沉香、水細滑……專業用語盡出。遇上她這位喜歡煮茶論英雄的主人,靜靜聆聽是最好的方式,除了能喝杯好茶,還可充實茶的知識。

  奉茶,是早年艱困年代最熱忱的待客之道。記憶中,庭前的老榕樹下,或長板凳、或高背藤椅,三五好友悠閒落座。鋁製茶壺擱置泥地上,倒出濃成深棕色的「茶米茶」,是講古論今的最佳潤喉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忙碌的工商時代,見面也要沖壺好茶,除了滋潤因高談闊論而乾燥的喉舌,也溫暖因觀點不一而僵持的氣氛。

  聽過愛開玩笑的友人說,好茶要慢品、慢啜,否則會得到主人不動聲色倒給你總是沒味道的「茶尾」的待遇!

  其實,無論在何處、處何境,要練就不受干擾的好心情,適應各色英雄茶友的習性與規矩,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自在而已!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CULTURE/X4/5954526.s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與教育
 
2010-10-02 台灣時報
   〔記者曾推松里港報導〕里港鄉土庫國小小六生愛泡茶,對茶葉、茶藝的了解,連大人嘆不如。班導師洪毓儀說,她希望讓學生跟著興趣自然學習、發展,不讓課業壓抑學生的夢想。

  洪毓儀對人文、藝術有偏好,許多老舊的家俱、器皿等等物件,在她眼中、手裡都能呈現出不平凡的價值。平常課後,常在她一手打造的空間裡靜心泡茶,有生活美學慨念。

  目前洪毓儀是土庫國小六年孝班的導師。一年多前,在她還是這班學生專任老師時,班上廿多位學生纏上她學泡茶,泡著泡著,洪毓儀發現學生氣質都改變了,讓她有點驚喜。

  今年,她剛好接任六孝的導師,在校長許裕呈的支持下,進一步邀請屏東社區大學講師陳亮岑,為學生上了幾堂「茶道」課程,同時利用教室後方巧心佈置一塊泡茶空間,一到下課,學生就自然圍上泡上一壺,彼此分享心得。

  這班學生學會了泡茶要領、品茗藝術等知識後,有些回家泡茶給家長喝,還隨口閒聊「茶經」,常引得家長瞪大眼睛、刮目相看。

  洪毓儀說,就她觀察,一些好動、不愛讀書的孩子,因為學泡茶,磨出一付好性子,彼此互動,變得更親近、熱絡。除了學會茶藝,他們也從茶葉製造背後的故事,習取「感恩心」,一點一滴的成就感,就在壺中乾坤裡漸漸累積。

  對於孩子的教育,洪毓儀希讓學生隨著性向去發展,不光只是專注學業;「讀不好就沒有用」的時代早過去了,不該讓課業壓垮學童的夢想、創造力。

  她舉例班上的同學胡景崴,一年多前剛轉學來時,從不看黑板、講話、寫功課、不和同學及師長互動,整天只顧自製飛機模型,沒人知道「他在搞什麼飛機」,幾乎誤認為他是「自閉兒」。

  直到有一天,她順著景崴的興趣去探索他的世界,結果變成打開他內心封閉的一把鑰匙。現在,景崴可健談了,儼然是位小模型專家,提及他的作品,滿臉映著光輝。

  茶藝興趣的發展也是一樣,如班上的女生劉恩如,對茶品、品茶就有高人一等的體會,茶湯喝到口裡,她能形容出湯裡多層次的味兒,反應比其他人敏銳;也許,這是她的天賦,當然不能被壓抑在課業之下。

  屏東社區大學講師陳亮岑說,平均來講,都市的孩子大多循著一定的模式在提問,似乎像是軌道車;鄉下可大不同,孩子的想像、創造力都相當鮮活,且饒富趣味。反過來看,這是鄉下孩子的優勢,印証洪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自然讓夢想萌芽。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人雅興/聞香共感 品味樂園
2010/09/27
【聯合報╱文‧攝影/池宗憲】

這是一場茶與酒的私人派對,參加的人都是財經界的大老。地點在不起眼的街道,卻藏有上億元的紅酒。

酒窖的主人聽聞我對茶的了解,竟然捨酒取茶,要我說說他的藏茶。普洱茶靠近我的時候,我的鼻子正隨著單一品種釀製的年份香檳Blanc de Blanc,進入花香的飛揚…

 

【茶葉的好壞 用聞的】

 

聞香,聞出茶的身世。池宗憲攝影
從香檳的香氣切換到普洱茶的香味記憶。我說出了這茶的身世。

靠著香氣的記憶,讓派對的主人從酒香進入茶香,勾勒出品味的樂園,更能藉此分辨普洱茶的優劣。

普洱茶的好壞,真聞得出來嗎?席間一位金融界大老說,他在廣西花了10萬元買普洱茶,茶店老闆結帳後還附贈一套茶具,他就覺得心中有異,是不是當了冤大頭?

我說,這跟你們熟悉的金融商品操作一樣,投資人若沒有做功課,只是靠聽說就出手,結果慘賠責任還是在自己。

買茶,無論是買一斤或百斤,誰都不想當冤大頭。那麼,分辨茶的好壞,如何做功課?我說,用聞的就行。這說法引爆茶與衍生性商品的話題。

派對瞬間充滿刺激的味道,有人提出用投資的角度來看普洱茶,這是繼西方葡萄酒之後,最可能成為世界飲料中最具投資性的項目。

普洱茶與葡萄酒一樣,存在年份與品質的對價關係?

 

【聞香的能力 要修煉】

 

氣味的情緒記憶。攝影池宗憲
我認為不能夠掉入年份迷思,應該以茶品質為原點。那麼,如何分辨普洱茶好壞?我提供30年的經驗:凡是存放在乾淨的倉裡的老茶,是沒有「倉味」的;而存放良好的生茶餅會有引人入勝的「豆乳香」,熟餅則飄著「糯米香」。

科學分析普洱茶的香味,其中成分有茶酚類化合物,而普洱茶的陳味化學成分是戊醇,渥堆新普洱茶的酸味是青葉醛。了解茶的科學面,或許太沈重,但也是專業的開始,更是對愛茶人的一項修煉。

有藏茶經驗的人,就以為自己有了修煉。其實,茶放在不同的環境,香味應該會轉移與變化,那麼如何建立分辨的聞香能力?

茶的迷人,茶的深情,泰半來自茶香,除了化學成分之外,再問問自己:除了會說茶很香,還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我提供最基本的聞香方法是:提杯到鼻前,先初聞,再深聞吸茶氣入鼻。優質茶葉,香氣清雅,純正鮮美,或以幽蘭清菊之香撲鼻,或以醒腦令人耳聰目明!

這番說法讓在座的大老們,從葡萄酒的香氣、滋味、韻味等,轉換出對茶的認識。而聞茶香,只是第一層對茶的認識而已。

【品味的認知 靠五感】

 

品味樂園,分辨優劣。攝影池宗憲
茶,泡開以後,讓人聞其香,懂門道的人就可知道,茶湯的香氣代表了茶品質的好壞,若有霉味或是臭青味,表示存放與製程有問題。普洱茶並不與霉味畫上等號,有草蓆味也非必然,即使是新茶的煙熏味都應排除。

用鼻子來決定要不要買茶,聽起來很聳動,卻是喜歡品茗或品酒的人,一種品味的共感。

人常常受到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交互影響,在品飲的時候,用這五感建構的地圖,來整合品味的認知,這也就是身體感的體現。

身體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氣、虛、補,氣有來自嗅覺的感應,也有來自品飲後身體的回應。從一杯茶泡開之後的層層香氣,就讓我們的情緒記憶,引動腦神經元的反應。好的味道讓人愉悅。品茶的嗅覺經驗,讓我們從身體感的方式,去探索平日容易被忽略的香味。

五感中的迴路關係,嗅覺是最靈敏的,也是最直接的反應。若嗅覺經過訓練,即可養成判別好壞的功夫,那麼就從一杯的茶氣開始。

訓練自己的嗅覺,必須了解人類的嗅覺靈敏,很容易適應外來的刺激,也就是說,嗅覺的敏感時間是有限的,例如,當得了感冒、鼻炎,或吸菸、喝酒,或吃了刺激性的食物以後,都會使嗅覺靈敏度降低。因此,在品茶之前,盡量不要吸菸或是吃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嗅覺的靈敏度。

 

【香氣的形容 有術語】

 

有了自我嗅覺的要求,也必須同時了解香氣受情境影響。

同樣的香氣會受到春、夏、秋、冬的更迭而有所變動。例如在冬天時,賞味者必須要「快聞」,以免香氣散失;而在夏天,可以在茶湯泡好之後3至5分鐘開始聞香。

香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學習有效的記錄、描述香氣,就可累積縹緲的感官經驗,像是「嫩香」、「清香」、「清高」等術語。「嫩香」指的是柔和、新鮮優雅的毫茶香。「清香」指多毫嫩茶的特有香氣。

形容香氣的專業術語,可搭配過往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語言,例如:聞起來有枇杷或是柑橘的香氣,便可連結某些綠茶的香氣,甚至延伸出茶樹所種植的地區性特色。

不同的茶種,會有不同的形容,仍有其共通性的語言,例如:「清高」是指清純而悅鼻的氣味,泛指茶的好味道;而「水悶味」、「石灰氣」、「焦味」、「生青」、「平薄」、「青氣」等,是在品茶時用來形容負面氣味的「行話」。

 

唇齒杯沿凝聚的共感。池宗憲攝影
上述提到的香氣的好壞是一個通則,也是入門者對嗅覺的自我考驗。在台灣,烏龍茶是愛茗者最容易接觸到的茶,也最能考驗鼻子的靈敏度。

烏龍茶屬於青茶系列,用來形容好香氣的有: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裡如一,稱純香;不生不熟,稱清香;火候停勻,稱蘭香:雨前神具,稱真香。

品烏龍茶聞香,各人有各的感受:「茶香馥郁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其香如梅之清雅,蘭之芳馨,果之甜潤,桂之馥郁,令人舌尖留甘,齒頰留芳,沁人心脾。」

【品茗的杯器 扮證人】

聞茶乾的香,聞茶湯的香,就和品葡萄酒一樣,也要講究其器物。

品茶之細,由杯開始。同樣泡好阿里山高山茶,注入不同茶杯,產生不同湯色滋味。現代製白瓷杯與清代德化白瓷杯,茶湯顏色、滋味、香氣等盡露差異:明明同樣是瓷杯,現代瓷杯茶香隱隱,味新流竄,清代德化白瓷杯香揚四溢,味濃韻深。

細品同款茶,味久回甘境遇大不同?杯子扮證人,鑑杯持玩就在第一口唇齒與杯子口沿凝聚香味之際,品茗人感動有幾分?

品茗論杯,那一款杯形竄升香氣?舌底朝朝茶味,眼前處處詩題時,正是靜思詩情有緣。杯器何形,才能若白居易的「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

持杯聞香可細分成杯面香、杯底香及冷香。杯面香即引杯入鼻初聞的香,等到了品飲後,留在杯底的香味又稱杯底香,兩者互異。品茶聞冷香,就像空谷幽蘭,叫人心涼脾開!

茶的細膩可以促發人建構芳香殿堂,同時,成為買對茶喝好茶的根基。那麼,你的鼻子做好準備了嗎?

【關於池宗憲】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創作逾30本茶專書,兩岸茶學權威,提倡品茗生活化、時尚化、要有自主性,才能成為品味大師。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73488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人雅興/香氣的情騷
2010/08/14
【聯合報╱文、攝影/池宗憲】

茶杯,和茶湯擦出火花

 

形制捏塑出茶湯的身影。
站在功能立場對待杯子,品茗的人心中泛起「味自慢」的驕傲,手上之杯,唯我的杯子最能聞出香味、品到醇味!

我請茶友帶著家中常用的茶杯大團圓:有圓形、柱形、平口、敞口…可說是環肥燕瘦,各擅其美。杯子的顏色則有單色釉、白色、青色…呈現了百杯爭妍的景象。

泡阿里山烏龍茶保持相同濃度,分別倒入不同形狀的杯、不同釉色的杯…香味、滋味舞動出奇妙的感官之旅!

原本,不知茶杯和茶湯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更不覺得茶杯有什麼樣的功能,坦率的茶友Daphne說:總覺得杯子漂亮、好拿就可以了。

茶杯雖小,卻令人體味極大神妙。有茶友如此感性地說著:會愛上茶,是因為先愛上杯子。

 

釉色捲起千層萬卷的滋味。
喜歡杯子握在手中的手感,和她身上特有的律動與符號,喜歡她靜靜躺在桌上陪我看書、陪我聽音樂、陪我獨處、陪我沉思…每天她總會滿載著茶,靜靜地等我、陪我。

在家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杯子,只要看到杯子,便知道誰在這個角落逗留、耽溺。而我總是扮演把杯子注滿的那個茶房,為的是讓在這個生活空間的每一個人,都上了我的癮,教他們很難擺脫我、把我戒掉。

 

茶杯,美化人生第一步

 

生活,因為有了杯子,日子,便有了味道、有了溫度、有了色彩。

杯子的色彩,或是原本釉色自然存在,有的是茶湯入列,起了千層萬卷的變幻!

杯子是生活必需品,卻又是比較教人接近靈性的用器。

漢寶德先生說:美要從茶杯開始。立意極佳。他還說:端起一杯茶,好好輕鬆一下,你需要藉著茶葉,短暫地跳脫物質世界!這時候不應該捧著一個使你賞心悅目的茶杯嗎?

賞心悅目的茶杯,要人認真注意茶杯。「選一個很美的茶杯,就是在美化人生的途徑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漢寶德先生教人學美由杯出發。藉著杯子的物質出發吧!探索物質背後,美的堂奧。

對杯子很有Fu的茶友說:儘管朝代更迭,形制丕變,釉藥施用亦有異同,循著前朝瓷工與文人雅士在杯子上留下的蛛絲馬跡,一連串的密碼在茶湯滋味解構之間有如電影般,歷歷在目,從杯子的胎土、形制、釉藥、燒結溫度、畫工等,不一而足。

在杯子與茶湯之間,儼然跳躍出一個縱深的立體空間,不覺令人讚嘆。

茶杯,戀物而上了茶癮

 

抓住香凝的耽溺。
就這樣,對杯子的依戀變得更無法自拔,也戒不掉茶癮。

有了茶癮,依戀的杯子,當然不可只是「驚豔」,更確鑿地說,茶杯看似寂光餘韻,卻大有晴雲相樂之喜。

品茗以杯就口,濕潤脣齒接觸的剎那,杯的口沿頓時演出茶的神髓,讓品茗賦予了茶湯一身綺麗。杯的釉藥是延伸茶香氣和醇味演出的舞台。

一時之間,同樣的茶湯注入不同的杯器,卻交錯一次不可思議的變動:才驚躍上揚的香氣,怎麼在不同杯器中消逝了?是誰完結了杯底金黃茶湯超俗飛揚的芬芳?又是誰催動茶單寧醇化的集結,讓茶韻生動在品茗時光間停駐?

一般品茗或許只在意茶杯的大小,卻無法量化大小茶杯真正的容量,這是品茗一時的「縱容」,也是一種「在意的不在意」。

如何經由杯器的釉色、胎土與形制,做最佳的詮釋,選出最出色的茶種,並能在品飲風格上保持正向與雅格,才能用清澈無濁之心,將六大茶種的綠、黃、白、青、黑、紅茶,依次保有杯承茶載的正味,在一只杯內歛氣約性,將上揚的香沸醇騰歸於明淨。

如是,才得味之精,才能歸納、表達、解構茶湯和杯子的隱秩序。

茶杯,掌握茶香的起伏

 

香氣的龍攀附杯面的情騷。
用杯品茗者藉此催化杯與茶的共鳴,進而產生共生。品茗者可設下品茗在場時一種存在的「現時性」,那麼如何掌握「當下」?

要是在品茗用杯中找到停駐的曙光,而不是被杯器製作名氣所迷惑或是反轉在杯器的價格,那麼品茗當下的現時性,就會吐露一次舉杯的解碼,試著用泡出同一種茶的茶湯,放到不同杯器,觀察品味現實茶香茶味的起伏變化。

例如,高山烏龍茶注入敞口杯與束口杯,前者散熱快,香氣比較不持久;後者則凝聚高山茶茶香。這也是品茗時採用聞香杯、品飲杯的考量吧!但聞香杯的形制,本身就是一款變數。

杯子的器形、釉色,存在變數關係:茶香飛舞扣合著茶的熱泡,引動茶的幽遠粉香。聞起來又存在又虛無?用心掌握茶種和杯器變數,找出固定位置的配合。

聞了茶香後接著以杯就口,在品飲的過程中,可「茶」言觀色:茶湯顏色必須光明亮麗,表示製茶工序完備,已將茶的苦澀味去除,同時在烘焙時將茶苦水盡去,因此茶湯喝起來滋味清爽不悶。

許多人拿了茶杯只聞杯面香,忘了口腔中的滋味與回甘的香氣,茶湯入口甜,反映茶葉裡的含醣成分,回甘代表製茶手法精緻,這就是茶喝得「很滿口」的感受,正如同品飲葡萄酒必須要有韻味(elegance),質佳的烏龍茶要有香氣也要有韻味。

茶杯,帶動品茗的共鳴

 

清澈無濁凝聚的話語。

如何聞香?如何看葉底?都是分辨茶質好壞的關鍵。品飲時應讓味蕾與茶湯充分接觸,這也是將味蕾慢慢打開的方法,藉著細細品味,分辨山頭氣,才能與茶互動。

高腳茶杯,呈柱狀,易聚香氣,俗稱「聞香杯」,極易獲得品茗者共鳴。茶香聞得到,還得品茗者用鼻子,加上用心,才能登臨茶香世界!

「很香」是概約的說法,沒有科學量化指數,卻可很文藝氣息地描述:花香指的是哪一種花?奶香又是哪一牌子的奶?

香味,是無法用抽象的詞彙來形容的。

茶湯受杯器形制影響,薄胎、原胎瓷器的傳熱性、傳導性都不一樣,也會波及到茶香。薄胎杯,本身傳熱快,亦發散香味,用來品高山烏龍茶有加成效果;厚胎杯保溫好,品用中焙火茶有醇化原湯汁效果。

以烏龍茶就杯,選杯就材,看得到的是陶瓷店、茶行的陳列,而茶杯的功能伸張,成為茶杯美的開始,一點也不抽離現實。

茶杯,沉潛於深層之中的永恆,不只是美的開始,茶杯生生流轉,茶湯的漫翔,可以讓品茗者看見原本看不到的東西!

【關於池宗憲】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創作逾30本茶專書,兩岸茶學權威,提倡品茗生活化、時尚化、要有自主性,才能成為品味大師。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MAIN_ID=411&f_SUB_ID=4473&f_ART_ID=264941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然「膨風」 膨風茶評鑑 近8000斤越南茶混跡
 
【2010-07-19 中國時報 生活新聞 陳權欣 】
  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膨風茶)評鑑,今年湧進二二一九點(一點十斤,相當二萬二千多斤)參賽,比起去年比賽的一萬多斤多許多。

  但主辦單位北埔鄉農會研判有其他茶葉混入,為慎重其事,將比賽延長到五天半,桃園茶葉改良場三位評審把可疑的越南茶淘汰掉近八百點(八千斤)再評比。

  十八日成績出爐,峨眉茶農楊瑞隆家族囊括特等到頭一、二、三等大獎,是這次比賽的大贏家。

  這次比賽凸顯越南等地茶葉混入台灣茶葉、以配茶方式參賽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二萬二千多斤中,竟然被淘汰近八千斤。

  農委會調查,九十七年僅越南進口的烏龍茶就高達三千公噸,部分茶葉品種的DNA序列與台灣品種相同,製茶技術、設備也與國內相當,可能攙配台灣產製茶葉販售。如果混跡以配茶方式參加比賽,得獎後利潤更可觀。

  桃園茶葉改良場評審楊盛勳跟陳國任說,本地東方美人茶有特殊的蜂蜜香跟熟果味,混跡的越南茶無此味道,很容易辨別。民眾買茶葉不能光看外觀,很容易被騙。

  今年五十二歲的楊瑞隆經營茶行,過去比賽只拿頭等名次,這次有如神助,一舉囊括特等、頭一、二、三、八、九、十名,是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膨風茶)優良茶比賽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楊瑞隆說,今年種的茶菁「著園」情況特別明顯,家族把握做茶機會很用心,才有好成績。

 ▲峨眉茶農楊瑞隆(右)是今年新竹縣東方美人茶(膨風茶)評比的大贏家,縣長邱鏡淳親自跟他祝賀。(陳權欣攝)

 

資料來源: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71900042,00.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人雅興/水與茶的美味關係
2010/07/10
【聯合報/文、攝影/池宗憲】

好水,讓茶露光華

 

名泉鮮清發茶香。
用來品茗的話題,不用刪改地直述流瀉在茶席,同座談茶的作家李昂,提起曾喝過60年高齡老茶,帶給她氣韻生動、流轉周天的初體驗。

原本就屬於夜貓族的群體聚集,當然就不致有喝茶會睡不著覺的疑慮,擔憂卻落在茶與水的一次親密關係——她們是否和諧?是否交融?

古宅門前一座古井,牽繫著常民家居生活的水源要角,而今流逝的年華不再?卻因我這好水之徒,引來對這塊戰地上覽井之趣,由古宅裡拿出來的泡茶用水,我急著追問:這是古井水?

「非也!」金門古宅改造民宿的化妝師顏湘芬說:「這水已經過濾。」其實,品茗求好水,茶和水有著對應關係,是天經地義,卻常常因近水取得容易,而忽略了好茶湯要靠好水!

水的重要性,可讓茶湯美而得益,並讓茶顯露其光華。這時注意到古宅用水即便過濾以後,仍會現其本味——鹼。這引來同席的作家舒國治打開話匣談談茶趣,他幽默引人笑彈,我卻忘了:他品水鹼度可好?倒是隔日大早,他提著粉絲所贈精品茶要我「視茶」一番。

三個茶罐分裝約百克的紅茶、綠茶、白茶,我細看茶乾形制、條索、炒製…的規格,顯示這茶非等閒之輩;舒大方說找機會共賞。

 

 

品茗,古人有智慧

 

寫浯州四泉記的盧若騰故居。
好茶得真味,不同茶種,泡的用水也互見高下。水是茶湯的關鍵,古人品茗有智慧。

明代沈長卿在《沈氏日旦》中說:「茶為水骨,水為茶神。」明代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局窺其體。」明代羅廩《茶解》說:「名茶宜瀹以名泉。先令火熾,始置湯壺,急扇令湧沸,則湯嫩而茶色亦嫩。」

三位明代文人說的是「水為茶神」、「水為茶體」。這也說明有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湯,這也是今人從中學得經驗的榜樣。

而今,我正身處金門古井前,想品好水在哪裡?憶起往昔我在金門當兵,每逢休假就找水去,可惜卻未注意此間有四大名泉。今再看明末進士盧若騰寫《浯州四泉記》時發現,浯州即金門,有著泉鮮清甘,茗飲者病焉。蓋茗之香味,不得佳泉不發。這話說明白,好茶靠好泉才「發」出真香。

如今,回想盧若騰說著:四大名泉,蟹眼泉、龍泉、將軍泉、華嚴泉…身藏何處?我再返金門必尋水寶地!

想要取泉瀹茗得好湯,知名泉、訪名泉,還是先學會分辨水的方法。

辨水,六字當標準

 

煮出活水泡好茶。
好水,質柔而氣剛,在自然環境的破壞下,我們已經不敢奢望從江河或是溪澗取得好水;在井泉取得的水成為今日泡茶人的夢幻逸水,這樣甜美的水有時又稱「醴泉」或「甘泉」。什麼才是甘泉好水?分辨好水,可用「清、輕、甘、冽、潔、活」作為判斷標準:

,就是水質無沉澱物,透明無色。現代人所說的,經過濾的水沒有懸浮物。

,就是今日所說軟水與硬水之分。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高,就是硬水,反之就是軟水。軟水雜質含量低,鈣鎂離子含量較低。

,是指水的滋味,舌尖對甜的敏感度最高,立刻就有反應。明代羅廩《茶解》中說著水甘美的感覺:「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 便不堪飲。」水的甘甜度與節氣有關。現代人的味蕾,通常對於甘度的敏感度不高,烹煮好的水,可先用舌尖試其滋味。而水中鈣鎂離子與氯化物,對水的甘甜會造 成影響。

,就是水要冷。冷冽是一種水質的特性。《紅樓夢》裡提到:「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就是用雪水沏茶;然而,今天的環境已難用雪水煮茶,但取自 山麓的泉水,具有冷冽的特性。我在台灣的汐止山區取得午時水,水從山區取出後,裝載到家,筒外凝結許多水珠,表示水的溫度低而冷冽,在室溫下表現得更為清 楚。

,沒有污染。水沒有污染就能讓水的鮮爽度提升,茶湯更為明亮。

,煮水要活。古人強調,活水需活火烹。更有人提出茶若沒有活水,難表現出其鮮馥。

煮水,也是門學問

泡茶了解水,那麼水又是如何引動茶的七情六欲?

先來看水質對茶葉浸出物的影響。水的硬度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所以純淨度較高的水,對於茶多酚與胺基酸的浸出量就較高,而硬水含有較高的鎂鈣礦物質,對茶葉有效溶解度就偏低了。

純淨水對於綠茶的滋味與香氣,會產生更醇厚與鮮爽的效果;而自來水中的含氯成分較高,所泡出滋味較沒那麼鮮爽。

水,是泡茶的第一步。有好水,還必須懂得如何煮水。煮水,在古人的眼中,可是一件難事。陸羽《茶經‧六之炊》:「茶有九難…八曰煮」。蔡襄《茶錄》:「候湯最難」,候湯,是指火候與定湯兩方面。火候,是指煮水的火力;定湯,則是對泡茶用水溫度的定奪。

煮水,看起來是很科學的。古代的詩人更觀察到這一點,蘇東坡:「活水還須活火烹。」許次紓《茶疏》:「火必以堅木炭為上,然木性未盡,沿有餘煙,煙氣入湯,湯必無用,故先燒令紅,去其餘煙,兼取性力猛熾,水乃易沸。」

從陸羽、蔡襄、蘇東坡到許次紓,他們的共同看法是:火源,是煮水的關鍵。必須要用「活火」煮水,才不致將水煮老。這也就是所謂的「定湯」概念,這也是泡好茶的基本功。

 

好水引動茶韻。

美湯,活水是茶神

具備好茶、好水,卻將水煮壞、煮老了,前功盡棄。袁牧在《隨園食單‧茶酒單》有精彩的說明:「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也。」

袁牧知道用活火煮水,更清楚水滾久了水味會變,影響茶湯滋味。因此,他招待嘉賓喝茶必定是親自煮水,這也讓我想起台灣許多泡茶者常用瓦斯爐,上置水壺,從第一泡茶泡到結束,水一直在滾煮著,這樣的水必被「煮老」,茶湯豈有有好滋味?

水煮過頭,稱「老水」,原因是水煮過久,水中含氧量降低,水的滋味與鮮味也降低。

煮水,如烹調,過老或不熟都不好,浸潤茶間,才讓茶顯光滑,湯美有益,我想李昂說品老普洱讓她行氣周身,至今懷念再三的品茗,想必用的是好水,更加上用心煮水!我想著舒國治三罐佳茗,哪日相逢應慎選三罐水來出美湯!

水為茶神,品茗時專注在茶質、茶器,反而輕忽牽動茶關鍵二分之一的水,不可不慎!

【小叮嚀】好水何處尋?

好水何處尋?1 取泉水。應注意四周山林是否栽種果樹,注意土壤滲透的肥料及農藥問題。2 取井水。井多年不用,或已臨乾涸,就得啟動辨水之法,而非自己「落井」下石,取錯水!3 家中的自來水可以變泉水?不實際。自來水入炭等天然材質可得好水,較為實際。4 市售礦泉水配茶,泡了才知道是否合宜。進口水或是價格高,並非品質保證。

【關於池宗憲】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創作逾30本茶專書,兩岸茶學權威,提倡品茗生活化、時尚化、要有自主性,才能成為品味大師。

【2010-07-10/聯合報】

  資料來源: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259351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越茶混台茶 低價攻購物台
 
2010-02-09 自由時報
  〔記者邱燕玲、鍾麗華╱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昨召開記者會指出,依現行法令,一桶九十九%越南進口茶葉,只要一%是台灣茶就可以標示為台灣茶,從中國、越南進口的劣質茶經常用這種手法混充為高級茶,低價在台灣茶市場流通。

  出席記者會的台茶生化科技檢驗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昆隆更透露,中國、越南進口茶大量流向電視購物或電話促銷通路。

  蘇昆隆舉例指出,台灣梨山茶一斤成本大約兩千元到三千元,但電視購物賣的台灣梨山茶兩斤才一千元,其中還包含電視購物抽成費、人事成本費用等,換算下來一斤才兩百元到三百元,「這麼便宜的茶是從哪裡來的?」

  潘孟安表示,根據統計,中國茶在今年一月的進口量暴增一一五%,並從越南轉口進入台灣;而去年台灣進口茶中,有高達八十五%是來自越南和中國,但中國與越南茶常含高量農藥,不但影響國人健康,也衝擊台灣茶農生計。

   茶農曾高彬教導民眾辨識方法指出,台灣茶放冷後愈喝愈回甘、有喉韻,進口茶放冷喝滋味愈淡、愈無喉韻。

  農委會說,目前核准進口越南茶,但中國僅有普洱茶能輸台。為確保茶葉品質及消費者權益,農委會近年來積極協助建立優良品牌及落實茶品地理標示。目前已有「阿里山高山茶」、「鹿谷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杉林溪茶」及「瑞穗天鶴茶」等產地證明標章,消費者認明貼有上述產地證明、產銷履歷標章及標示完整茶品,就可避免買到進口茶混充的台灣茶。

圖右為清楚標示茶葉產地及經銷商地址、電話的外包裝;左為只有籠統標示「高山茶」的產品。(記者羅沛德攝)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9/today-life10.htm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口茶混充台灣茶 黑心牟暴利


2009-12-12 中國時報 【林金池/北縣報導】

 
     「越南茶」飄洋過海混充台灣高山茶,身價翻漲五倍!台北縣消保官十一日指出,不少市售本土茶是進口茶葉混裝,不僅衝擊國內茶市場,也欺騙消費者,若限期內不改善,縣府將裁罰一五○萬。同時,部分茶葉有農藥殘留,雖未超過標準值,但仍提醒消費者注意。

     北縣法制局發起找「茶」行動,近期抽查九家業者共十九件包裝茶,發現多數茶葉均有產地標示不清、農藥殘留等問題,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昨天由縣長周錫瑋召開記者會公布結果,並邀請多家業者與知名量販店到場研商改善之道。

     身價翻漲五倍 欺瞞消費者

     法制局長陳坤榮指出,台灣每年進口茶葉超過兩萬五千公噸,遠高於國產茶葉一萬七千多公噸,其中光是越南單一國家進口量就與國產數量相當,但市售茶葉全部標示「台灣茶」,完全沒看到進口茶蹤影。

     他說,茶葉包裝標示不清,把進口茶葉充當台灣茶,不然就是進口與台灣茶混裝後販售,卻沒有明確標示混裝,兩者價差達五倍以上,不僅衝擊本國茶市場,也有欺瞞消費者嫌疑。

     陳坤榮要求業者須在兩個月內改善,且未來須標明茶葉產地、比例等,否則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與消費者保護法等規定,可裁罰六到一五○萬元。

     限二個月內改善 否則開罰

     另外,消保官抽查發現,市售茶商品農藥殘留物雖遠低於國家標準值二ppm,但我國的標準值遠高於日本標準值○.五ppm,陳坤榮質疑我國標準值過於寬鬆,近期會將檢測結果行文行政院農委會。

 ▲台北縣消保官指出,市面上進口茶葉混裝本土茶,卻並未清楚標示產地,兩者價差3倍以上,有欺瞞消費者之嫌。(林金池攝)  
▲台北縣消保官指出,市面上進口茶葉混裝本土茶,卻並未清楚標示產地,兩者價差3倍以上,有欺瞞消費者之嫌。(林金池攝)

 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608+112009121200380,00.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港台灣茶 認產銷履歷就對了

2009/12/12 自由時報

 

〔記者蔡偉祺、洪素卿、林明宏、謝介裕/綜合報導〕「正港」台灣茶哪裡有?台北縣農業局表示,參加農會產銷班的茶農,產量和農藥都經過查核,品質有保障;另外,附有農委會產銷履歷(TAP)的茶葉,從耕作到出產過程都有登錄,且稽查頻率更高,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


市面上許多標榜產地台灣的茶飲品,事實上都混入部分低成本的外國茶葉。不過,台灣茶葉和外國茶葉究竟如何分辨?不僅消保官分不出,連專業人員也很難單憑肉眼或氣味區分。


茶包價廉多數摻雜外來茶


有茶農私下表示,一般大賣場賣的茶包,一大盒才百來元,絕對有混中國或是越南茶,因為全數用台灣茶根本不符成本,而茶包一般都打成茶末,也無從分辨產地。


台北縣消保官這次抽查也發現,有茶品被驗出殘留農藥,雖然符合台灣國家標準,但對照鄰近日本卻已接近不合格邊緣,質疑台灣相關標準過於寬鬆。


法制局長陳坤榮批評,部分農藥殘留量的標準訂定十餘年來未曾修正過,中央應重新檢視並訂定更嚴格的標準,才能保障民眾的健康。


農藥殘留應訂更嚴格標準


不只大賣場茶包裡裝的是外國茶,傳承百年茶行的業主林茂森說,包括觀光區賣的高山茶,甚至比賽茶,到處可見進口茶混充。


雖然一般人都說,越南茶香氣不足、入口也沒有台灣茶甘甜,不過,茶改場場長林木連認為,除非喝茶喝到很專精,否則光從茶湯色澤或是茶的外貌辨別產地並不容易。


名間鄉茶農自救會長游宏達及執行長陳聰鑑說,台灣特有的採茶手法「一心兩葉」就是中國茶和台灣茶最好辨識的管道,因為中國茶或越南茶則是以採嫩葉為主。民眾在品茗時,只要細看一下茶葉,便不難找到答案。


南投縣茶農陳錦昌指出,越南因工資便宜,手採進口茶每台斤從一百六十元到三百元不等,本地中低海拔最便宜的茶每台斤最少要六百元,部分盤商為增加利潤,將本地茶混合進口茶,更難分辨。


南投縣府農業處副處長曾武雄就無奈表示,地方政府對茶葉栽種、採收及檢驗層層把關,但成品一旦銷售,盤商自行添加根本管不到。

 

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12/today-life6.htm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茶除臭味
 
2009-12-06 自由時報  文╱淳子

  喜歡喝紅茶的人,喝剩的隔夜茶水或是泡過的茶包千萬不要隨手丟掉,這可是廚房裡非常有用的小幫手。

  烹調過大蒜料理或是煮過魚的鍋子,往往都會殘留令人困擾的異味,這時泡過茶的紅茶就能派上用場了。將鍋子盛入水,倒入茶水或用過的茶包,煮沸騰。

  茶葉中的茶多酚、茶葉鹼有吸附臭味的功能,因此,鍋子討厭的異味就可以經由這樣消除掉。如果沒有紅茶,綠茶也具同樣的效果。

  除了烹調的鍋具之外,烤過魚的網架、冷藏室或抽屜、鞋櫃中的異味,全部都可以用茶葉來除臭喔。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泡茶,便宜不麻煩又健康,一般在外面喝的茶品,是用什麼泡出來的您知道嗎? 小弟只能說 支多於葉;而我們老吉師的茶,要讓您看到支都很困難,茶葉在茶湯中展開,那撲鼻而來的清香,只有您試試才知道了

TVBS  不打咖啡混戰 超商轉攻「奉茶」 98/11/17

〈獨家〉不打咖啡混戰 超商轉攻「奉茶」

  咖啡大戰延燒,削價、買一送一,招數出盡,已經了無新意!現在有超商業者另闢藍海,搶攻茶市場,除了各家都有的奶茶之外,還另推標榜養顏美容的複方茶,現場沖泡,一杯35元,希望一口氣能提升現做飲料的2成業績。

咖啡機前,居然在「泡茶」!滾燙開水,沖開立體茶包,再加點奶,超商賣茶,算盤撥得很精。店員:「這是進口的茶,這是純天然,有荔枝的味道。」

 

標榜進口上等貨,超商想靠茶殲滅同業,當然得有好賣點!不能只是奶茶,獨門荔枝口味,夠特別,價位訂在45到50元,還有4款秘密武器,複方茶強調養顏美容好精神,一杯35元起,18日開始,5家門市試賣,目標達到咖啡銷量的1/3,業績增加2成。民眾:「應該女孩子會喜歡吧,有去油解膩的感覺,(買來)會看它的味道怎麼樣。」

 

民眾:「也不大清楚裡面的茶葉,茶包品質怎麼樣,所以還是會自己帶。」

 

民眾對茶反應不一,不過咖啡市場的確已經陷入混戰,龍頭速食業麥當勞,限定時段,指定飲料買一送一,摩斯咖啡直接削價競爭,打75折,怡客第二杯享有6折價,伯朗不讓超商咖啡機專美於前,門市也推買一送一。

 

打了太久的咖啡戰,已經了無新意,超商決定另闢藍海,出現第一個奉茶業者,要靠這一台機器,把咖啡和茶市場一口通吃。

 

新聞來源:http://news.pchome.com.tw/finance/tvbs/20091117/index-12584567811684339003.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山茶 不少來源不明 
 
2009-09-24 聯合報
  消基會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市售包裝茶葉不符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部分茶葉原產地、營養成分標示不明,呼籲主管機關應強制要求業者標示原產地,避免低海拔茶葉混充高山茶販售。

  消基會調查發現,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區域所栽種的才能稱為「高山茶」,但部分標榜「台灣高山茶」的業者認定海拔五十公尺至兩千三百公尺以上的茶葉都能稱為高山茶,易使消費者混淆。

  消基會本月抽查十八件市售茶葉,調查發現,半數包裝茶葉不符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如缺乏容量、廠商資訊、營養成分及製造日期等,還有三成六並未標示原產地。

  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場長林木連表示,台灣每年進口兩萬五千噸茶葉,其中四、五千公噸為來自越南、泰國、印度等地的「台式烏龍茶」,中國茶類除了普洱茶外,其餘皆不能進口,民眾選購時可多加注意。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喝茶 抗氧化、降體脂  日期:2009/07/30 11:03  
 
【台灣醒報記者林怡秀報導】該怎麼吃,才能吃出健康和留住青春?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少油少糖」是健康飲食的不二法則,另外遵循「3份蔬菜、2份水果」也是她奉行的準則,「還有多喝茶,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孫璐西日前接受網路上第一個談話性節目「1230醒報現場」訪問,在節目中分享她獨特的養生之道。身為國內食品營養的權威,孫璐西對飲食自有一套原則,她表示,低油低糖的飲食方式,可以延緩老化,「食用過多的油和糖,會加速身體氧化,也就老得快。」

孫璐西笑說,尤其是台灣水果,她不敢鼓勵大家吃太多,「因為實在太甜了!」她認為,最理想的比例是一天吃3份蔬菜、再搭配2份水果,也就是天天5蔬果,「蔬果顏色越鮮豔越好,像是綠色蔬菜、紫色葡萄,都對身體不錯。」而且蔬菜中的植物性蛋白質,也具有抗氧化效果、可延緩老化。

另外孫璐西還有一項獨門的養生撇步,就是「茶」,「茶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古代甚至被視為是上品藥材。」孫璐西說,現代人大多把茶當飲料喝,尤其是綠茶、紅茶,因為製作簡單,所以相當普及,不過孫璐西認為半發酵茶如凍頂烏龍或文山包種,對健康最有幫助。

「茶裡面的成份兒茶素,也就是茶多酚,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除此之外,孫璐西提到,茶還可以減少體脂肪、讓脂肪細胞不容易累積,也是讓愛美女性驅之若騖的功效。

儘管茶的好處多多,不過孫璐西提醒,喝茶還是要視體質而定,像是有些人喝了茶就睡不著,還有茶裡的兒茶素會和蛋白質結合,小朋友喝茶喝多了,蛋白質恐怕會吸收不良,「以我來說,每天喝500cc到1000cc的量就差不多了。」現在日本還有人把兒茶素提煉出來做成膠囊,但孫璐西並不鼓勵大家食用,擔心有過量的疑慮。
 
節目全文請見台灣醒報「1230醒報現場」,本節目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30-13:30在「台灣醒報」網站首播,16:30、21:30重播。

資料來源:http://news.msn.com.tw/news1364295.aspx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除網路謠言 醫師︰茶泡太久不會傷腎   
 
自由時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最近流傳一封網路轉寄信指出,「茶葉浸泡過久,導致茶葉會釋放過多的鉀離子。本來今年初健康檢查時,腎臟都很正常,但短短幾個月因為泡茶習慣不好,可以讓兩個腎臟全毀……。」不過,醫師澄清事實並非如此,應是腎臟不好的人,才會讓高鉀傷腎;至於健康的人並沒有影響。

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彭渝森表示,其實鉀離子普遍存在於水果與綠色蔬菜中,茶葉濃度不算高,因此一般正常攝取並無大礙,像是生機飲食者經常性攝取蔬果、鉀離子,也不會影響健康。

不過,腎臟是體內鉀離子主要的排泄器官,若腎功能不佳者,攝取鉀離子則要特別當心。如果血液中鉀離子超出正常範圍,會引發心律不整、肌肉乏力、心跳停止,嚴重者甚至致命。因此,腎臟病患的確要注意泡茶泡太久的問題。

農委會茶改場場長林木連強調,鉀離子很容易溶出,該場研究人員曾做過實驗,第一泡時,有一半以上的鉀離子溶出,第二泡則有三成,但茶葉鉀離子濃度僅1.12%至1.75%,就算有半數溶出,其實並不高,而且泡茶時,茶與水的比例約在1:40至1:50之間,鉀離子都被稀釋了。

至於茶葉應浸泡多久?林木連說,茶比賽時的「標準泡」,是以3公克的茶葉加上150cc的水,而且要浸泡5分鐘之久,才能測試茶的品質;但日常的「生活泡」,茶量雖然多一點,約5至6公克茶葉與200cc的水,不過,浸泡時間從40秒到1分鐘不等,不會泡到5分鐘這麼久,因為如果浸泡太久,恐增加咖啡因、兒茶素濃度,茶喝起來會很苦。
 
資料來源: http://n.yam.com/tlt/healthy/200907/20090712196321.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吃大喝再油切 錯誤觀念    
 
自由時報 2009-07-05
〔記者林嘉琪、楊雅民/台北報導〕酷暑來臨,方便的減肥方法最吸睛,加上飲料廠商大打油切廣告,讓民眾以為「躺著喝」就能排油減肥。根據業者統計,目前國內即飲茶市場年產值已超過一百五十億元,其中標榜去油、塑身等機能的機能性茶飲料,在便利商店銷售佔比大約一成。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目前播送廣告是標榜在喝了油切飲料後,口感去膩,而非「去除身體中的油脂」;廠商也沒有在油切後加上減肥字樣,衛生署曾在二○○五年決議廣告使用 「油切」二字不違法,只能提醒民眾適量飲用。

市面上油切飲料琳瑯滿目,主要以油切綠茶為主,另外還有油切咖啡、油切果汁、油切仙草茶等,價位從二十元到三十五元;油切風潮還吹進藥妝店,冠上油切的茶包或食品紛紛上架,售價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微量膳食纖維 無助減重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消基會五月份對油切食品進行調查,發現部分藥妝店販賣的油切茶包,含有番瀉苷、咖啡因、洋車前子等成分,番瀉苷每天只能攝取十二毫克,過量會造成腹瀉、脫水,嚴重可能造成孕婦流產,但是很多廠商沒有把成分數量標示清楚。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市售油切飲料通常成分包括膳食纖維、咖啡因及武靴葉等,膳食纖維每天三十五公克可使排便順暢,咖啡因每天三百毫克最適量。

油切應在飯前半小時喝,而非廣告說的大吃大喝之後來一瓶。」陳潮宗說,餐前喝油切,茶中的膳食纖維會稍微增加飽足感,但飲料商加入的膳食纖維非常微量,對減重沒有幫助。

飲料業者表示,機能性茶飲料多數都是添加兒茶素或菊苣纖維,菊苣纖維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和排便順暢。但業者也強調,飲用任何飲料都要適中,就像喝開水喝過度,對人體也有害。
 
資料來源:http://n.yam.com/tlt/life/200907/20090705928174.html

teamaster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